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标题: 神棘白鲳(Proteracanthus sarissophorus)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笼包    时间: 2019-12-11 13:35
标题: 神棘白鲳(Proteracanthus sarissophorus)
本帖最后由 小笼包 于 2019-12-22 16:38 编辑





中文名:神棘白鲳
英文名:Drummer, Knightfish, Rudderfish
学名:Proteracanthus sarissophorus
命名者及时间:Cantor, 1849
同义学名:Crenidens sarissophorus (Cantor, 1849), Girella sarissophorus (Cantor, 1849)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下门:有颌下门  Gnathostomata
小门:真有颔小门 Eugnathostomata
高纲:硬骨鱼高纲 Osteichthyes
总纲:辐鳍鱼总纲 Actinopterygii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亚纲:新鳍亚纲 Neopterygii
下纲:真骨下纲 Teleostei
高群:骨舌鱼高群 Osteoglossocephalai
总群:鲱形总群 Clupeocephala
群:正真骨鱼群 Euteleosteomorpha
亚群:新真骨鱼亚群 Neoteleostei
下群:宽鳍下群 Eurypterygia
派:栉鳞派 Ctenosquamata
亚派:棘鳍亚派 Acanthomorphata
类:棘鳍类 Acanthopterygii
亚类:鲈形亚类 Percomorphaceae
系:真鲈形系 Eupercaria
目:白鲳目 Ephippiformes
科:白鲳科 Ephippidae
属:神棘白鲳属 Proteracanthus

建议水族箱尺寸:
饲养难度:难,不建议饲养
生物兼容性:不明确
盐度:1.020-1.026
温度:
性情:温和
食物:杂食
最大体长:32厘米,通常9-11厘米
分布范围:中西太平洋。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海域
生活水深:
IUCN评级:未收录

简介:
神棘白鲳Proteracanthus sarissophorus栖息在近岸礁石区,有时也出现在河口附近,是一种稀有鱼类,通常活动在水底,在泥沙基质中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
鱼背部绿褐色,体侧灰白色,腹部银色,鳞片边缘深色,形成花纹,侧线上方鳞片细小,下方鳞片较大。头部钝圆,覆盖鳞片,口鼻及鳃盖无鳞,上颚略超过下颚,嘴下位,上颚无牙,下颚有数排细长扁平的小牙齿,牙齿具三个尖。背鳍有硬棘11-12枚,第一枚与其他硬棘分离,独立在背鳍前端且方向朝前,第五或第六枚硬棘延长且粗壮,软条14-16枚;胸鳍软条19枚;腹鳍硬棘1枚,软条5枚,基部有腋生鳞片;臀鳍硬棘3枚,软条13-15枚;尾鳍截平或微凹。侧线鳞片60-63枚。

科属总介绍:
白鲳科Ephippidae分8属15种,体被小栉鳞,鳞片覆盖头部和背鳍、臀鳍、尾鳍。科名词源拉丁语 “ephippium”,意为“马鞍,鞍形”。白鲳科的物种有时作为观赏鱼类,但是幼鱼极难饲养,即便成功饲养也会很快长大失去好看的外观,而成鱼虽然饲养难度低,但体型过于巨大,对水体和维生系统的要求都很高,仅适于公共水族馆的巨型展缸。而作为食用鱼时有很明确的雪卡毒素中毒风险,这些毒素来自鞭毛藻等微藻,但是通常鱼体内累积的毒素浓度不会引起太激烈的中毒反应。
其中神棘白鲳属Proteracanthus仅一种,即神棘白鲳,属名词源是希腊语, “proteros”意为“朝前的,前部的”, “akantha” 意为“刺”,应该是指其背鳍前部朝前凸起的刺,这个特征很像蓝子鱼Siganus,有些资料将这枚刺记为第一枚背鳍硬棘,有些资料将其独立,不计入背鳍。






欢迎光临 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https://www.pcsea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