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标题: 关于配置好的KH滴定液保存方式 [打印本页]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0 13:36
标题: 关于配置好的KH滴定液保存方式
今天发这个帖子,是因为前几天一个朋友家中出的问题,滴定工作正常的情况下,缸里的钙离子浓度和KH值却很难提升上来,而经过检查后,发现导致的原因是KH溶液的分解变质。

通常情况下在水体较大的缸中,提升钙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的相对较好的方法是使用钙反,化学反应的原理是:

CaCO3(s)+CO2(g)+H2O(l)=Ca(HCO3)2 (aq)
MgCO3(s)+CO2(g)+H2O(l)=Mg(HCO3)2 (aq)

其中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为易溶于水的碳酸氢盐,但遗憾是这两种盐只能存在于溶液之中,一旦水分蒸发,则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将立刻分解为碳酸钙与碳酸镁沉淀,并同时释放出水与二氧化碳。一个好玩的事情是屌丝宝上一卖家居然在出售所谓“碳酸氢钙固体”,而一卖家给出的差评是“根本就不溶于水嘛,补个毛钙。。” 卖家和买家都够可爱的......

钙反虽然好,但成本摆在那里,需要一台昂贵的机器,一套二氧化碳组(钢瓶还好,那套表的价格并不便宜,关键是定期找地方灌气也很麻烦),其实维护钙反还有一个比较昂贵的东西:珊瑚骨。质量差的珊瑚骨中有大量营养盐堆积,此时打开钙反相当于开启了向鱼缸中放毒的潘多拉魔盒。而经过高温蒸汽冲洗净化的洁净珊瑚骨则往往价格不菲,不管是两条鱼的还是KZ的,也是一笔不小支出(不过用得起钙反的壕们也不在乎这点小钱了吧


钙反的好坏讨论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比较便宜的元素补充方法:滴定法。


滴定液通常包含以下三种:
氯化钙(可同时添加少量氯化锶、氯化钾,很稳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氯化镁(可补充少量硫酸镁);
碳酸氢钠溶液(里面不要加任何东西,溶液本身不够稳定);

其中氯化钙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性质极其稳定,几乎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保存得当的话,秦始皇修长城时候配置的氯化钙,放到今天也可以直接下缸的,当然你也可以把配置好的氯化镁溶液传给你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用的海缸,而不用担心所谓“保质期”的概念。


但是调配KH液的主角-碳酸氢钠NaHCO3,可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了。这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盐,在常温和固体状态下尚能稳定存在,但只要稍微一受热,就会立刻按照以下方式分解:


2NaHCO3(s)=Na2CO3(s)+H2O(g)+CO2(g)


而一旦被配置成溶液后,碳酸氢钠也会立刻发生电离,而且电离是两步走的:

第一步:碳酸氢钠完全电离为 钠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这一步基本可认为是完全电离);

第二步:碳酸氢根离子进一步电离为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由于碳酸是弱酸,第二步电离极弱);

但由于第二步电离的存在,碳酸氢钠的溶液是相当不稳定的,释放出的氢离子很容易与碳酸根离子重新结合为碳酸,而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当二氧化碳溢出溶液后,所配置的溶液将逐渐转变为碳酸钠(Na2CO3)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的分解
试管1:新鲜配置的碳酸氢钠溶液,滴入10%氯化钙后,无沉淀发生;
试管2:配置5天的碳酸氢钠溶液,遮光保存于冰箱中,滴入10%氯化钙后,已开始少量沉淀,说明已有部分分解;
试管3:配置5天的碳酸氢钠溶液,无遮光、常温保存于普通滴定筒内,滴入10%氯化钙后,沉淀极其严重,说明显著分解变质;



所以,重点来了!!!!

1.一次配置碳酸氢钠溶液最好少配,2日内用完最好,不要怕麻烦,不要超过3日,一定要现用现配,千万不要配置一大堆然后慢慢用;(另外几种滴定液配一大瓶都没事)


2. 配置好的KH滴定液请一定要密闭遮光保存,并且避免高温!!


这样的滴定桶保存氯化钙和氯化镁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绝对不能用来保存碳酸氢钠溶液






当碳酸氢钠溶液变质为碳酸钠溶液后,会发生什么?


第一,PH的大灾难,碳酸氢钠本身是一个强碱弱酸盐(可以理解为氢氧化钠与碳酸形成的盐),所以溶液中强烈显示出水解的倾向,不过好在碳酸氢根本身也可以水解释放出氢离子,其溶液实际构成了一个缓冲体系,将PH 稳定在7.5-8.4之间(视溶液浓度与温度等条件),而且对于缸内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的释放可能带来的PH振动有很好的抵消作用;但与之相比,变身后的碳酸钠就完全不一样了,由于不存在碳酸氢根的水解,碳酸钠的溶液碱性较强,甚至可以轻松让酚酞试剂变色(可以达到PH11甚至更高),这样的溶液加到缸里,就和放毒没什么区别了;


第二,钙离子的灾难,由于碳酸氢钙本身可溶,故向海缸里添加碳酸氢钠和氯化钙溶液是不会立即产生沉淀的,即使后期部分分解为碳酸根离子,也因为镁离子的存在而组织了碳酸钙沉淀的进一步生成。但是如果碳酸氢钠溶液变质为碳酸钠,那结果就完全不同了,你会发现滴入缸中的KH液直接在出口附近形成了白雾-----瞬间反应生成难溶性碳酸钙沉淀,此时你就算滴加再多的KH液与氯化钙溶液,相信都是于事无补的,而更要命的是,沉淀的碳酸钙对于水泵等构成的伤害也将是巨大的。









作者: ahmo    时间: 2017-9-20 14:42
硬货!
作者: sha6648    时间: 2017-9-20 15:16
我每次都是配一个月的kh溶液用,你别吓我啊。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0 16:55
ahmo 发表于 2017-9-20 14:42
硬货!

谢谢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0 16:56
sha6648 发表于 2017-9-20 15:16
我每次都是配一个月的kh溶液用,你别吓我啊。

医院里的碳酸氢钠如果配置注射液的话都是即用即配,不能放过夜的
作者: sha6648    时间: 2017-9-20 20:28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9-20 16:56
医院里的碳酸氢钠如果配置注射液的话都是即用即配,不能放过夜的

鱼缸没必要做到医院的级别吧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0 21:30
sha6648 发表于 2017-9-20 20:28
鱼缸没必要做到医院的级别吧

不是医院级别,而是说碳酸氢钠溶液太容易分解啦
作者: 猫又    时间: 2017-9-28 09:37
是不是楼主原创?是不是本站首发?
作者: 猫又    时间: 2017-9-28 09:42
然后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滴氯化钙步骤感觉和添加到鱼缸里完全不同,因为钙镁比例不同所以发生的钙沉淀现象也不同。这是我个人很粗的理解。
所以放置时间造成你加入的氯化钙发生的不同沉淀并不代表添加到鱼缸里也会同样沉淀,因为情况不同。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8 11:26
猫又 发表于 2017-9-28 09:37
是不是楼主原创?是不是本站首发?

是我原创的噶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8 11:29
猫又 发表于 2017-9-28 09:42
然后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滴氯化钙步骤感觉和添加到鱼缸里完全不同,因为钙镁比例不同所以发生的钙沉淀 ...

但是碳酸氢钠溶液的长时间静置导致的分解是肯定的,碳酸氢根与钙离子的反应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镁离子的存在可以有效阻止碳酸钙的沉淀,但如果长时间静置的碳酸氢钠溶液经过分解后转化为碳酸钠,则进入鱼缸后钙离子会立刻形成大量碳酸钙沉淀,另外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远强于碳酸氢钠,直接进入鱼缸内也会对PH造成震荡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8 11:31
猫又 发表于 2017-9-28 09:42
然后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滴氯化钙步骤感觉和添加到鱼缸里完全不同,因为钙镁比例不同所以发生的钙沉淀 ...

猫大家里如果有果导片(治便秘的那个缓泻药,主要成分就是酚酞)可以做个试验的,新鲜配置的碳酸氢钠溶液里加入果导片溶液的颜色不会立刻变红的,但是如果是碳酸钠溶液的话加入果导立刻会呈现玫瑰红色,因为碱性较强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8 11:33
猫又 发表于 2017-9-28 09:42
然后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滴氯化钙步骤感觉和添加到鱼缸里完全不同,因为钙镁比例不同所以发生的钙沉淀 ...

鱼缸里提升KH需要用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猫大可以拿一点碳酸钠(就是纯碱),也就是碳酸氢钠分解后的产物,配置一点溶液,然后滴几滴在SPS缸里看一下(少量的几滴是不会有问题的噶,我已经试验过了),可以明显看到随着溶液滴入,在缸里会立刻形成白雾装的碳酸钙沉淀,立竿见影的噶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8 11:33
猫又 发表于 2017-9-28 09:42
然后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滴氯化钙步骤感觉和添加到鱼缸里完全不同,因为钙镁比例不同所以发生的钙沉淀 ...

对了,也是本站首发的哈哈,我要冲7级~~~~~这样找猫大买东西可以打折哈哈哈啊哈
作者: 猫又    时间: 2017-9-28 11:39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9-28 11:33
对了,也是本站首发的哈哈,我要冲7级~~~~~这样找猫大买东西可以打折哈哈哈啊哈 ...

补充的很好,这方面我本身知识不够,我要多学习一些。
至少这帖子属于智者见智的知识,分析啥的就靠大家去了,我就不掺和了。
作为一个新鲜的话题,本帖加精。
作者: 猫又    时间: 2017-9-28 11:39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9-28 11:33
对了,也是本站首发的哈哈,我要冲7级~~~~~这样找猫大买东西可以打折哈哈哈啊哈 ...

补充的很好,这方面我本身知识不够,我要多学习一些。
至少这帖子属于智者见智的知识,分析啥的就靠大家去了,我就不掺和了。
作为一个新鲜的话题,本帖加精。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8 11:40
猫又 发表于 2017-9-28 11:39
补充的很好,这方面我本身知识不够,我要多学习一些。
至少这帖子属于智者见智的知识,分析啥的就靠大家 ...

谢谢猫大~~~看到了七级的曙光了哈哈哈
作者: liutao188    时间: 2017-9-28 13:26
本帖最后由 liutao188 于 2017-9-28 13:28 编辑

倒数第二段这句“不过好在碳酸氢根本身也可以水解释放出氢离子”

这里的水解应该是电离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9-28 13:35
liutao188 发表于 2017-9-28 13:26
倒数第二段这句“不过好在碳酸氢根本身也可以水解释放出氢离子”

这里的水解应该是电离 ...

恩恩,笔误,多谢纠正哈哈
作者: liutao188    时间: 2017-9-28 13:59
本帖最后由 liutao188 于 2017-9-30 01:38 编辑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9-28 13:35
恩恩,笔误,多谢纠正哈哈

“对于缸内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质的释放可能带来的PH振动有很好的抵消作用”个人认为KH对PH的稳定的作用没有想象那么大。往鱼缸里多吹几口气,PH都会有影响。有的鱼缸,KH降低时,PH可以是稳定的。有的鱼缸PH降低时,KH可以是稳定的。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1 19:58
常温下,碳酸氢钠溶液是很稳定的,只有加热到50度以上才会开始分解成碳酸钠。这是百度随便一搜的标准答案。

楼主的实验是不是因为没有密封存放,水份蒸发,导致沉淀?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不高。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1 22:41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1 19:58
常温下,碳酸氢钠溶液是很稳定的,只有加热到50度以上才会开始分解成碳酸钠。这是百度随便一搜的标准答案。 ...

不是,请不要轻易相信百度

碳酸氢钠的固体在常温下稳定,但一旦配置为溶液后即变得不稳定,只不过常温下分解速度并不明显,而加热后分解速度很快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1 22:44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1 19:58
常温下,碳酸氢钠溶液是很稳定的,只有加热到50度以上才会开始分解成碳酸钠。这是百度随便一搜的标准答案。 ...

百度提供的很多答案,其不负责任,不科学不严谨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建议如果有历史和科学等问题需要解决,最最通俗的搜索方式是检索英文版的维基百科(注意一定是英文版的,中文版的太水);

更为理想的方法是检索新版的大英百科全书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1 23:05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10-11 22:44
百度提供的很多答案,其不负责任,不科学不严谨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建议如果有历史和科学等 ...

能否给出这个的检索结果?把英文原文贴出来?
第二步电离的前提是,CO2溢出,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CO2的溶解度可以理解成不变的。所以有50度溶液会分解的说法。常温下,CO2根本不溢出,何来电离?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1 23:12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10-11 22:44
百度提供的很多答案,其不负责任,不科学不严谨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建议如果有历史和科学等 ...

楼主,你的实验没有做出相对准确的定义。碳酸氢钠的浓度没有给出。
如果是常温配置的饱和溶液。你放冰箱的时候,就已经会沉淀了,这个可以直接查碳酸氢钠溶解度表。如果没有密封,常温蒸发也会让碳酸氢钠溶液沉淀。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10:06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1 23:12
楼主,你的实验没有做出相对准确的定义。碳酸氢钠的浓度没有给出。
如果是常温配置的饱和溶液。你放冰箱 ...

我取的是上面澄清的液体,所以不可能存在碳酸氢钠沉淀的问题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10:10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1 23:05
能否给出这个的检索结果?把英文原文贴出来?
第二步电离的前提是,CO2溢出,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CO2的 ...

至于这个问题,请您关注一点根本上的错误,就是气体分子即使在不饱和的状态下,依然可以从溶液中溢出,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大约2点几体积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水解生成碳酸,但实验室为什么没有碳酸溶液?按照您的定义,在溶液度不变的情况下,CO2是不可能溢出的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10:12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1 23:05
能否给出这个的检索结果?把英文原文贴出来?
第二步电离的前提是,CO2溢出,在一定温度和气压下,CO2的 ...

溶液度不变,和溶质不会溢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你混淆了这个基本概念,最简单的一个现象,商品氨水严格意义上还是氨的不饱和溶液,但即使是不饱和状态,你在凑近瓶子的时候依然可以闻到浓烈的氨的味道,按照你的解释,溶液度不变,气体根本不溢出的话,请问这个味道是怎么来的呢?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12:23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1 23:12
楼主,你的实验没有做出相对准确的定义。碳酸氢钠的浓度没有给出。
如果是常温配置的饱和溶液。你放冰箱 ...

Stability of sodium bicarbonate solutions in polyolefin bags

Jennifer Wear, Timothy B. McPherson and William M. Kolling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 June 2010, 67 (12) 1026-1029; DOI: https://doi.org/10.2146/ajhp090301

文献在这里

底下是结论:

Conclusion Sodium bicarbonate solutions of 50, 100, and 150 meq in 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 or 5% dextrose injection were stable for up to seven days when refrigerated. The 50-meq solution was stable for up to 48 hours when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100- and 150-meq solutions were stable for up to 30 hours when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2 20:55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10-12 10:12
溶液度不变,和溶质不会溢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你混淆了这个基本概念,最简单的一个现象,商品氨水严 ...

你闻到的是氨气的味道,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1000L水里面,滴1滴氨水,你可能闻到氨水的味道吗?但是只闻这一滴氨水,是妥妥可以闻到的。最后还是归结于溶解度的问题。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2 20:56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10-12 12:23
Stability of sodium bicarbonate solutions in polyolefin bags

Jennifer Wear, Timothy B. McPherson  ...

文章里面写的很清晰,8.4%浓度的碳酸氢钠。这大概是20度下面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只要周围温度,气压等发生变化,溶解度降低不要太正常了。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2 20:58
本帖最后由 gloveryao 于 2017-10-12 21:00 编辑

其实,我最反对的就是结论,配置不超过2到3天的用量?只要把浓度适当降低就行。我们养鱼滴定用,如果按照0度-10度下面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来配置,其实根本不会有析出的问题。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2:17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0:55
你闻到的是氨气的味道,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1000L水里面,滴1滴氨水,你可能闻到氨水的味道吗?但是只闻 ...

很遗憾的告诉你,即使1000L水里只放一滴氨水,你依然阻止不了氨分子的溢出,仅仅是你的嗅觉灵敏度无法感知到这个量的溢出而已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2:24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0:58
其实,我最反对的就是结论,配置不超过2到3天的用量?只要把浓度适当降低就行。我们养鱼滴定用,如果按照0 ...

另外拜托您读完原文再发表意见好么?原文说的很清楚,是先配置出8.4%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按照50,100 和150毫克当量的碳酸氢钠溶液用纯净水各稀释成1升。。。。你看清楚这一点再发表意见可以么,换言之1升溶液里只含有50-150毫克当量的碳酸氢钠,这个溶液是极稀极稀的溶液了,能拜托你不要看到个8.4%就开始发表意见么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2:30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0:58
其实,我最反对的就是结论,配置不超过2到3天的用量?只要把浓度适当降低就行。我们养鱼滴定用,如果按照0 ...

他的结论说的非常清楚,即使是50毫克当量的稀溶液,在室温下也至多能保持48小时的稳定,而当溶液浓度提高到100-150毫克当量时,室温下的稳定时间会缩短到30小时,1升溶液中只含有50毫克当量的碳酸氢钠已经是比较稀释的溶液了。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2:37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0:58
其实,我最反对的就是结论,配置不超过2到3天的用量?只要把浓度适当降低就行。我们养鱼滴定用,如果按照0 ...

另外我不太明白的一件事情是你为什么总是盯着饱和这两个字不放

一个溶液的化学稳定性与否在某些情况下与浓度确实有一定的关联,比如氯酸在浓缩到40%以上的时候会发生爆炸性分解;

但是决定一种溶液化学稳定性的,更多是溶质本身的化学属性,而不是溶液浓度的高低,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高锰酸钾的溶液见光后容易分解为二氧化锰,你可以尝试一下配置较浓的高锰酸钾和非常稀的高锰酸钾,你会发现见光后一样都会分解,这是由高锰酸钾溶液本身的不稳定性决定的,而不是说稀溶液就没事;

你也许会说我在缸里滴的就是长期配置的溶液,也看不出什么事情,你有没有想过完全有可能是沉淀出来的细碎的碳酸钙颗粒落到了过滤棉上,或者沉淀到了底砂里,因为和缸里的碎屑掺和在一起所以并不引人注意,何况活石本身在缸里有海胆之类的东西的时候也会产生大量的碎屑,从而遮盖了反应产物的存在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2:46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0:58
其实,我最反对的就是结论,配置不超过2到3天的用量?只要把浓度适当降低就行。我们养鱼滴定用,如果按照0 ...

讲真,欢迎您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并提出您的见解,但是您刚才提出的若干条理由中存在着基本的物理学关于分子运动,以及化学方面一些基本知识的错误,另外对于我提供给您的文献解读,您存在断章取义的问题,只看到了8.4%的基础溶液配制,而忽略了后面按照毫克当量配制了从很稀到较浓的三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问题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2:51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0:58
其实,我最反对的就是结论,配置不超过2到3天的用量?只要把浓度适当降低就行。我们养鱼滴定用,如果按照0 ...

我们在大学实验室里配制特定精密浓度的溶液,因为使用固态溶质会存在形成溶液体积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同时也因为直接使用固态溶质易对浓度产生显著影响的情况,所以通常标准操作是两步,即第一步,配置该溶质的饱和溶液,第二步将饱和溶液进一步稀释,获得目标浓度的溶液

这也是为什么那篇文献里先配置了8.4%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将8.4%的溶液立刻进一步稀释为三种不同浓度溶液的原因

这是实验室配置溶液的标准流程,我在这里给你解释一下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2 23:02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10-12 22:37
另外我不太明白的一件事情是你为什么总是盯着饱和这两个字不放

一个溶液的化学稳定性与否在某些情况下与 ...

我承认看错了浓度的问题。但是,我还是认为,文章的结论不严谨。高锰酸钾见光分解,是因为外部环境改变。和之前的环境已经不统一了。同样,说到氨气的问题,你可以想象,1000L水,只有一个吸管大小的出气孔,再封闭一天,然后打开,你觉得可以闻到吗?完全不会溢出的东西,何来闻得到?
如果按照这个文章的说法,根本就不会存在药剂的溶解度表的问题了,因为反正不稳定,溶了等于没溶。说回碳酸氢钠的溶解,CO2在溢出的同时,空气里面的CO2也在补充进去的。就如把固体氯化钙丢到氯化钙饱和溶液里面,这个固体宏观上没有融化吧,实际上,钙离子和氯离子不断重固体上跑出来,然后溶液里面的同样数量的离子跑回去。只有加温加水这些改变了外部环境的变量,才会出现继续溶解或者析出。达到平衡的时候,就是这个固体在这个固定环境下面的溶解度。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3:26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3:02
我承认看错了浓度的问题。但是,我还是认为,文章的结论不严谨。高锰酸钾见光分解,是因为外部环境改变。 ...

额。。我还是放弃和你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的努力吧,你在这里的缺失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而且你的所犯的基本物理学错误很显然我刚才指出后你还没有意识到。

我最后和你说一点这些方面的常识,就当附赠的知识了,你高兴的话就稍微学一点好了

第一,高锰酸钾溶液就算不见光也照样分解,只是见光会加速这一反应而已,抱歉职业习惯多提了一点条件结果你又掉到里面去了,你的外部环境变与不变,不稳定的溶质分解是不会改变的;另外抱歉氨气的问题让你彻底陷进了坑里,我刚才已经说了,氨分子的溢出是必然的,你闻不到不代表它不溢出,另外我建议你稍微学一点分子运动吧,“完全不会溢出”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即使按照你设定的场景,氨分子还是会溢出的,只是溢出量以人类嗅觉的敏感度觉查不出来而已。

我告诉你一个澳洲机场缉毒犬的事实:微量的海洛因,用几层塑料密封,然后用亚克力封闭起来,然后把密闭的亚克力盒子埋在具有强烈味道的一大堆咖啡与胡椒里,然后再把这个香料咖啡包放到一个正常行李箱里,再把这个行李箱混在一堆行李箱里,即使这样的情况,毒品依然可以被缉毒犬找出来,分子的运动不是一般的“密闭”可以阻止的,你闻不出来不代表分子不会扩散。

你的滴定筒不管你怎么拧紧瓶塞。对于分子来说就是个“四面透风”的状态,根本做不到“完美密封”的条件,换言之,你阻止不了分解后产物的溢出,至于你提到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融入,这里存在一个浓度差的问题,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浓度非常低,远低于你溶液中的浓度,而根据扩散势能,必然是从浓度高的方向向浓度低的方向扩散,所以你设想的二氧化碳补充的场景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第二,溶解度表是用来测试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或压力下在某一特定溶剂中的扩散量,这和溶液的稳定性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溶解度的高低仅表示该溶质在特定溶剂中的扩散能力,而溶液的稳定性指的是配置好的溶液是否能够长期稳定的保存在特定条件下。

换言之,溶解度影响的是实验室配置溶液能够达到的浓度上限,比如说我是否可以获得某一特定溶质的特定浓度的溶液,比如说(我真心希望不要再让你掉到坑里),如果实验室老板让我配置1%的氢氧化钙水溶液,我可以大声告诉他这不可能,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决定了最多只能微溶于水;

而溶液的稳定性(也是我在讨论的话题,请注意不要和溶解度混淆),影响的是配置好的某种溶液是否可以在特定环境下长期保存的问题 ,这和上面的溶液度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再说一遍,如果是不稳定的溶液,实验室一般需要现配现用,而如果是稳定的溶液,通常可以一次配置一堆然后放着随时使用

不知道这样说你能不能明白,请不要混淆溶解度和稳定性两个概念;

至于你提到的饱和溶液里加入氯化钙,这和我在上面讨论的问题完全没有一点关系啊,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提到这个,这个只能说明饱和溶液内添加溶质后溶解速度和结晶速度达到平衡而已,其他什么都说明不了,和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3:29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3:02
我承认看错了浓度的问题。但是,我还是认为,文章的结论不严谨。高锰酸钾见光分解,是因为外部环境改变。 ...

我真心恳请您补习一些大学一年级的物理化学知识然后再开始这个问题的讨论吧,现在这样的鸡同鸭讲的讨论实在太痛苦了,您纠结的很多点与这个问题其实完全是不相关的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2 23:46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10-12 23:26
额。。我还是放弃和你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的努力吧,你在这里的缺失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

我也放弃,如果你坚持3天配一次KH我也无话可说啊。
你谈的稳定,其实是允许外部环境变动的。我谈的稳定,是不允许外部环境变动的。就如一个有很多个变量的方程,非要允许所有变量都动,而不是固定其他变量,只研究一个变量,哪有什么意义?
我举的例子,就如CO2溢出一样,换个例子,一瓶可乐。你不打开盖子,里面的CO2是无法溢出的。就算你晃出一堆气泡,最后也不可能把里面的CO2全晃出来,变成可乐归可乐,
CO2归CO2。这就是溢出的问题。当然,你非要说这个盖子无法密封,那我也没办法啊。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3:51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3:46
我也放弃,如果你坚持3天配一次KH我也无话可说啊。
你谈的稳定,其实是允许外部环境变动的。我谈的稳定, ...

不允许外界环境变动对你有意义么?你能保证你的滴定储液桶是恒温恒压密闭遮光么?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2 23:55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3:46
我也放弃,如果你坚持3天配一次KH我也无话可说啊。
你谈的稳定,其实是允许外部环境变动的。我谈的稳定, ...

另外你举的晃可乐的例子又出现常识错误了,请自行学习熵增这一概念谢谢

对了,忘了告诉你了,即使你不打开盖子,里面的CO2还是会溢出的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3 00:09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2 23:46
我也放弃,如果你坚持3天配一次KH我也无话可说啊。
你谈的稳定,其实是允许外部环境变动的。我谈的稳定, ...

其实你一开始如果直接回复说“三天一配太麻烦了,管它分解不分解,通过调整滴定量,我依然可以考滴定维持缸里三大主要指标的稳定和SPS的正常生长”的话,我会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因为考调整滴定量,排除分解后的浪费掉的反应元素量,实际操作中是可行的

我反驳你的主要原因并非在于不赞同你的大量配置然后调整滴定量的做法,而是反驳你在反驳我的过程中提出的大量无关论据、充斥着民科式伪科学的概念以及大量的基本物理化学常识层面的错误,仅此而已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3 08:30
本帖最后由 gloveryao 于 2017-10-13 08:32 编辑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7-10-13 00:09
其实你一开始如果直接回复说“三天一配太麻烦了,管它分解不分解,通过调整滴定量,我依然可以考滴定维持 ...

你说co2溢出是溢出到瓶外还是可乐溢出到可乐上部的空间?最后是否总会达到一个平衡,你永远不可能把可里面的co2分离出来,在不打开瓶子的情况下。

其实,我要反驳你的原因,是因为外国的月亮并不特别圆。碳酸氢钠是否稳定,我给一篇百度出来的,知网的文章。1976年的,你可以看看讨论同样的问题,人家是否严谨很多。

你说的那篇文章,2010年,为什么用的是8.4%的溶液,而不是直接说多少克碳酸氢钠溶解到多少升水里面?
作者: gloveryao    时间: 2017-10-13 08:31
碳酸氢钠溶液稳定性

1976,北京

碳酸氢钠输液的稳定性_b08283e8_72a4_429a_bd3d_37e2a.pdf

373.38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积分: 阳光 -1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3 11:14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3 08:31
碳酸氢钠溶液稳定性

1976,北京

天呐~~~~~爱国主义都冒出来了,果然是说不过开始扣帽子啊。

另外请你看清楚我底下的回复再来发表高见好么?你提供的这篇文章又一次出卖了你

我来回答一下你的几个问题:

1. 之所以用8.4%的溶液,而不直接说多少克碳酸氢钠溶解到多少升水里,我在昨天给你的回复里已经非常清楚的说过了,可能你根本就没看进去,我再给你说一遍,量取多少克直接加多少水里,这是初中化学对精密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的做法,因为溶解的吸热放热,以及溶解过程中溶液体积所产生的变化,这种方法调制出来的溶液浓度精度偏差较大,所以在大学及以上的涉及精密分析的标准试验中,一概采用先配置较高浓度溶液,然后再稀释为目标浓度溶液的方法,OK?这和爱国不爱国没有一毛钱关系,这关乎的是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仅此而已,对了我忘了告诉你了。中国的高校目前采用的一律都是这种操作,这没有哪国月亮圆的问题,这关系的是科学的严谨性;

第二,你发的这篇文章说的根本就不是碳酸氢钠溶液能否长期稳定保存啊啊啊啊啊,麻烦你看清楚再来发表观点好么?他讨论的根本是医院里制作碳酸氢钠输液的稳定性而不是溶液能否长期保存的啊,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这篇文章请你静下心来读一读好么?他说的是因为制药厂所产的碳酸氢钠原材料本身杂质含量的高低存在差别,导致溶液配制的时候作为杂质的钙镁离子直接和碳酸氢钠反应沉淀导致溶液浑浊和输液风险,所以首先要采用质量较好的药厂的产品;第二个为了降低原材料质量差导致的沉淀(原文说的是澄清度),可以适当加入EDTA二钠来络合溶液中的钙镁离子,从而避免沉淀,第三个他提到可以在灌装时充入一定压力的二氧化碳来防止碳酸氢钠溶液分解,这恰恰证明了我前面所说的内容是正确的,这种压力式的充入恰恰证明了在常压下碳酸氢钠溶液是会缓慢分解的


还是这个问题,拿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来作为你的论据讨论本身与于事无补的。

到最后估计只能拿爱国主义和崇洋媚外两顶大帽子来扣人了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3 11:15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3 08:30
你说co2溢出是溢出到瓶外还是可乐溢出到可乐上部的空间?最后是否总会达到一个平衡,你永远不可能把可里面 ...

在不打开可乐瓶子的情况下,里面的二氧化碳还是会溢出到瓶子外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你的滴定筒请问是打开的还是不打开的?你滴定筒里有压力密封包装么?搞清楚再来回答问题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7-10-13 11:17
gloveryao 发表于 2017-10-13 08:31
碳酸氢钠溶液稳定性

1976,北京

逢洋必反,固步自封。

义和团都完蛋多少年了,义和团的心态居然还如此根深蒂固,实在可怕
作者: xiaowang70    时间: 2018-1-4 15:23
很精彩的讨论,楼主有没有实验过在按鱼友实际使用滴定溶液的情况下,测试一下KH溶液的分解速度或者说比例,因为按理说,大家都是一次配十来天量的饱和溶液,如果三五天就大部分分解,那么大家都会出问题。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8-1-4 15:34
xiaowang70 发表于 2018-1-4 15:23
很精彩的讨论,楼主有没有实验过在按鱼友实际使用滴定溶液的情况下,测试一下KH溶液的分解速度或者说比例, ...

十来天左右问题不会特别大,第一室温下碳酸氢钠分解的速度比较慢,第二滴定中镁盐的加入会显著阻止碳酸钙的沉淀,不过这是个很好玩的建议,我准备回头在实验室做个试验看一看
作者: ycz23    时间: 2018-1-4 18:40
太好了,虽然我也发现kh滴定只能保存一周前后
但是也懒得去实证
你的帖子很好
看来你是化学出身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8-1-5 15:20
ycz23 发表于 2018-1-4 18:40
太好了,虽然我也发现kh滴定只能保存一周前后
但是也懒得去实证
你的帖子很好

嘿嘿,我其实是一个业余时间自修化学的律师~~~~
作者: xiaowang70    时间: 2018-1-6 00:15
yuanxiang123 发表于 2018-1-4 15:34
十来天左右问题不会特别大,第一室温下碳酸氢钠分解的速度比较慢,第二滴定中镁盐的加入会显著阻止碳酸钙 ...

楼主,今天回来试了一下,手动滴定了配好十几天kh和ca溶液,马上产生沉淀。于是又新兑了一瓶kh溶液,滴入ca溶液后还是产生沉淀。。这是什么原因,是我的碳酸氢钠分析纯有杂质?有碳酸钠?是国药分析纯。我又把新配的kh溶液混合鱼缸水,但并未看到有沉淀,你猜是什么原因?
作者: yuanxiang123    时间: 2018-1-6 23:54
xiaowang70 发表于 2018-1-6 00:15
楼主,今天回来试了一下,手动滴定了配好十几天kh和ca溶液,马上产生沉淀。于是又新兑了一瓶kh溶液,滴入 ...

碳酸氢根会水解为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在浓度较高的溶液里直接混合碳酸氢钠和氯化钙溶液,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会加快碳酸氢根的解离,从而使反应向右侧移动,这也是为什么加入镁盐溶液的原因,在稀溶液中大量的镁离子存在可以有效组织碳酸钙结晶沉淀,确保镁离子对钙离子浓度比在三比一也是这个原因。

但是一切的前提都是稀溶液中,浓溶液里该沉淀的始终会沉淀,因为碳酸镁的溶液度也不大(不过比碳酸钙强多了)
作者: 沈韵    时间: 2018-2-11 09:40
我去……我配了三个月的kh溶液~
作者: 感觉_v77J4    时间: 2018-3-11 21:14
涨知识啊 看来真的不用买KH溶液啊
作者: 楚科奇之心    时间: 2019-3-19 00:06
看到楼主跟别人在撕,感到头疼,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受氢离子浓度影响的碳酸盐体系啦
作者: hookyq    时间: 2019-3-19 16:13
有个疑问,一周以上的nahco3溶液和成品kh的确都是添加有白雾,证明都是部分水解为碳酸钠了,可kh成品添加剂保值期都不很短,而起白雾的液体也能按说明剂量提高kh,难道他们不知道碳酸氢钠水解问题吗,可否数据化碳酸氢钠变质为碳酸钠的量,这样才更有意义。按说1%的变质率就足够产生可视白雾了。这种跟剂量关系大的事情,只说现象不说率恐怕只有提醒作用并有多大实际意义。
作者: hookyq    时间: 2019-3-19 16:26
如果猜测1周变质率是1%,一个月是5%左右,那其实可以忽略这个变质问题。如果1周50%变质,1个月只剩6.25%没变质就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了。
作者: yeeechen    时间: 2019-3-20 00:50
哇,偶然泛起的这个帖子居然从头到尾看完了,民科真可怕啊,那么多基础物理和化学错误自己视而不见,东倒西歪胡乱缠夹的辩论,顺着例子就走远,和我和女朋友的辩论简直一摸一样
作者: 猫又    时间: 2019-3-20 07:02
yeeechen 发表于 2019-3-20 00:50
哇,偶然泛起的这个帖子居然从头到尾看完了,民科真可怕啊,那么多基础物理和化学错误自己视而不见,东倒西 ...

我当初的出发点只是觉得这是个新话题,然后鼓励楼主的研究态度的。
实际情况大家很多人都在用,不必多说什么了。
作者: yeeechen    时间: 2019-3-20 09:27
猫又 发表于 2019-3-20 07:02
我当初的出发点只是觉得这是个新话题,然后鼓励楼主的研究态度的。
实际情况大家很多人都在用,不必多说 ...

猫大你不错,做好了你超版该做的事,要说这个问题,我觉得实际中的懒人解决办法是一回事,对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是另一回事,确实,科学很少有非此即彼的,越想把一件事简单下定论越背离科学态度,这点楼主是有学习和尊重科学的态度的,而且很有耐心,在生活中网络上遇到很多民科,真懒得和他们解释,一根筋,拿着自己的不是当歪理讲。
作者: 猫又    时间: 2019-3-20 10:03
yeeechen 发表于 2019-3-20 09:27
猫大你不错,做好了你超版该做的事,要说这个问题,我觉得实际中的懒人解决办法是一回事,对基础的物理化 ...

是啊,像楼主这样肯自己去研究的人不多了。至于正确与否都是个讨论的话题,没讨论就没结果。
作者: yeeechen    时间: 2019-3-20 10:41
猫又 发表于 2019-3-20 10:03
是啊,像楼主这样肯自己去研究的人不多了。至于正确与否都是个讨论的话题,没讨论就没结果。 ...

对,结论不管对错,科学素养和思维方式在那摆着,确实也有可能犯错。

但是如果一个人连科学的方法都没有,全凭感觉一口咬定,简直好笑,网络上简直是民科包围了我们
作者: mantis45    时间: 2019-4-9 21:24
我看完了
作者: Mr.Z_cZZMz    时间: 2019-4-25 21:14
我决定还是一次配一个星期的比较安逸

作者: 海曙鬼谈    时间: 2019-9-13 15:53
那个为什么我的碳酸氢钠放十天了还没发生沉淀拟
作者: allenxia    时间: 2023-3-7 06:55
那有没有可以添加的稳定剂之类的东西?




欢迎光临 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https://www.pcsea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