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标题: Evoplosoma forcipifera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笼包    时间: 2022-8-12 15:29
标题: Evoplosoma forcipifera
本帖最后由 小笼包 于 2022-8-12 15:30 编辑



USNM 142429,采集自威克岛(Wake Island)区域,东威克环礁,水深1409米。A.反口面,比例尺5毫米,(小图)包括筛板在内的体板特写,比例尺2毫米;B.活体进食;C.口腹面,比例尺5毫米,(小图)叉棘和口腹面纹理细节;D.边缘板,比例尺5毫米;E.峡沟棘等,比例尺2毫米;F.口腹面的侧视图,比例尺5毫米

中文名:
英文名:
学名:Evoplosoma forcipifera
命名者及时间:Fisher, 1906
同义学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亚门:星形亚门 Asterozoa
纲:海星纲 Asteroidea
亚纲:Ambuloasteroidea
下纲:Neoasteroidea
超目:瓣海星 Valvatacea
目:显带目 Valvatida
科:角海星科 Goniasteridae
亚科:马海星亚科 Hippasterinae
属:Evoplosoma

建议水族箱尺寸:
饲养难度:
珊瑚缸兼容性:
纯鱼缸兼容性:
盐度:
温度:
性情:
食物:八放珊瑚
最大体长:
分布范围:夏威夷群岛,威克岛
生活水深:929-2305米

简介:
Evoplosoma forcipifera活体颜色是橙色,明显星形,反口面、口腹面和边缘板都有厚皮肤覆盖,皮肤镶嵌粗颗粒,同时遍布大而尖锐的锥形棘刺。野外的活体观察表明它主要以竹珊瑚科Isididae的珊瑚为食,取食从珊瑚根部开始,海星利用管足爬上珊瑚枝,伸展口腹面以使消化器官包裹住珊瑚来消化息肉和其他珊瑚组织。
是Evoplosoma 属最早描述的物种,但是正模标本已经丢失,已知的标本记录较少。种名词源未知。

科属总介绍:
Evoplosoma的海星是规则的五腕海星,有一个大的中央体盘,该属中的大多数物种生活在深海中,推测其食性为深海珊瑚和其他刺细胞动物。属名中“soma”意为“身体”,但是前半部分并没有查到确切的意思,因此中文名暂缺。
显带目Valvatida又称瓣海星目或有瓣目,包含约695个物种,分为17科172属。其中角海星科Goniasteridae包含70属约260个现生物种,是海星纲中最多样化也是物种最多的科之一,分布于世界所有海洋的大陆架边缘,大部分物种生活在深水,部分物种活动于热带浅水。角海星通常是中等大小的五腕海星,身体圆盘宽阔,腕短而宽呈三角形,有些物种腕和圆盘融合成五边形或五角形;反口面密布粒状突起,因此称为“种子星(gonium+aster)”,口腹面通常覆盖细小的柱状刺;叉棘通常是瓣状的;性腺位于间步带,也就是腕足腹面步带沟之间的区域。该科物种的鉴别关键是反口面的粒状突起、边缘板的形状尺寸、棘刺、口腹面的柱状刺突、牙齿等。






欢迎光临 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https://www.pcsea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