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标题: 斑点九棘鲈(Cephalopholis argus) [打印本页]

作者: 红牙鳞鲀    时间: 2019-7-3 18:20
标题: 斑点九棘鲈(Cephalopholis argus)

俗称:斑马石斑,蓝星斑
学名:Cephalopholis argus
命名者及时间:Schneider, 1801

最小水族箱尺寸:500升
饲养难度:易
饲养要求:盐度 1.020-1.025
酸碱度:8.1-8.4  
最大体长:60厘米
珊瑚兼容性:小心
食物要求:甲壳类,鱼类
生活深度:1-60米
温度范围:22°C-27°C
主要产地:台湾海峡,印度洋,澳洲北部,印度尼西亚,夏威夷

分类地位
域:真核生物域 Eukaryota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亚纲:新鳍亚纲 Neopterygii
总目:棘鳍总目 Acanthopterygii
目: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鮨科 Serranidae
属:九棘鲈属 Cephalopholis



形态
深褐色,有小的带黑色边缘的眼点;身体后部有5-6条浅色条纹;一些个体胸部有大块淡色斑块;胸肌的远端有时为褐红色;背鳍硬棘顶端有三角形鳍膜,颜色为橙色、金黄色;有小栉鳞,。最大身体高度2.7-3.3英寸;圆尾型;短腹鳍,头部长度为1.9-2.4英寸;是头部长度2.4-2.7倍;眼睛小,直径小于鼻孔长度;眶间区扁平到稍微凸起;拥有圆形的前鳃盖孔,小时候鳃盖孔有细锯齿,在长大后鳃盖几乎光滑,且下缘肉较多;有光滑的鳃盖间骨;上颌有鳞,口裂延伸到眼睛前面。
饲养和习性
栖息在潮池到至少40 m深处的各种珊瑚礁区,是珊瑚礁中发现的一种习见种;多数时候栖息在1-10 m礁区。幼年人喜较小的、可以保护它们的珊瑚丛。幼鱼以底栖生物为食。成鱼主要以鱼类为食,偶尔捕食甲壳类。在红海的个体,它们在清晨和下午晚些时候猎食;但在马达加斯加的个体,它们似乎在夜间进行捕食的次数更多。在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岛屿周边海域的个体有西加鱼毒素。可见香港活鱼市场。
很能吃,会吞掉它能吞掉的任何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是水族市场上的常见种,不太适合岩礁缸,喜欢有洞穴供其白天躲藏,大多数个体都是夜行性,因此在开灯是摄食需要训练
混养建议
最好是体型相近的同种鱼
注意事项
•注意差异
•喜欢活食,但是不要喂太多
•能吃能拉,注意过滤

0938A6D5-7E2F-42B8-A0B7-67A087F481BD.jpeg (117.53 KB, 下载次数: 92)

0938A6D5-7E2F-42B8-A0B7-67A087F481BD.jpeg

7EAB8ED8-65D0-4E8C-AFF7-90845A75826D.jpeg (113.79 KB, 下载次数: 100)

7EAB8ED8-65D0-4E8C-AFF7-90845A75826D.jpeg

作者: 小笼包    时间: 2019-7-4 09:27
错别字和标点注意一下,还有单位尽量换算成国内通用的,英寸这些不直观




欢迎光临 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https://www.pcsea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