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标题: 斑体前角鲀(Pervagor spilosoma) [打印本页]

作者: 猫又    时间: 2020-2-17 10:17
标题: 斑体前角鲀(Pervagor spilosoma)





俗称:斑体前角鲀
英文名:Fantail Filefish
日文名:ファンテールファイルフィッシュ
学名:Pervagor spilosoma
命名者及时间:Lay & Bennett, 1839
同义学名:
Monacanthus spilosoma Lay & Bennett, 1839
Stephanolepis pricei Snyder, 1904

最小水族箱尺寸:400升
饲养难度:中低
饲养要求:
盐度:1.020-1.026
酸碱度:7.8-8.5  
最大体长:18公分
珊瑚兼容性:不兼容
食物要求:蠕虫、海草、藻类、甲壳类动物、贝类、海星、海胆、食用蟹、鱼(小鱼)、珊瑚、无脊椎动物、底栖动物、鱼粮、薄片鱼粮,冷冻食品(丰年虾等)、磷虾、糠虾。
生活深度:6-730米。
温度范围:21-27°C
主要分布:东太平洋,整个夏威夷群岛,包括背风群岛,在约翰斯顿岛很少见。

分类地位
域:真核生物域 Eukaryota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亚纲:新鳍亚纲 Neopterygii
总目:棘鳍总目 Acanthopterygii
目:鲀形目或称固颌目 Tetraodontiformes
科:单棘鲀科或称革鲀科 Monacanthidae
属:前角鲀属 Pervagor

简介:
斑体前角鲀头和胸带淡蓝色,身体淡黄色或白色。头部有不规则的斜黑线,并与身体上许多紧密堆积的斑点融合,嘴巴区域加上嘴唇白皙。尾鳍红色到橙色,带有黑色的子末端带。背鳍和臀鳍软至淡黄色。骨盆底大而狭窄地附着在腹侧皮瓣的黑色后缘上。中体上的鳞状旋转比其他物种更长,更细,更尖锐。每个鳞片都有高的横向脊,雄鱼的脊皱在约75毫米SL处发展。

革鲀科总介绍:
革鲀科的鱼很多都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这个群体在澳大利亚水域中种类最丰富,在23个属中有58种,占全世界已知物种的一半以上。
外形通常为卵圆形到扁圆形压缩的身体,坚硬的革质皮肤覆盖着粗糙的刺。通常有两个背脊,第二个背脊通常小得多,并且可能不存在。上颌通常在每个前颌上有三个外齿和两个内齿组成,19-31椎骨。体长最大长度达到有的能达到一米。
革鲀科鱼的体色会随环境而变化来保护自己,有些种类的皮肤上会长出小皮瓣来伪装欺敌。平常喜欢躲藏于海藻丛、海鞭或珊瑚丛间,利用特殊的体色变化,容易令人忽略了它们的存在。
属于杂食鱼,大多数物种以各种各样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但有些物种则以珊瑚或浮游动物为食。







欢迎光临 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https://www.pcsea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